2020/12/17 15:16:02 来源:广东热线
人和镇位于山东荣成市西南部,三面环海,辖84个行政村、1个城镇社区、8.3万居民,基层发展治理任务繁重、人力短缺成为制约人和镇高质量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。为此,人和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,聚焦“动员不强”“整合不够”“引导不足”“服务不准”四大难题,以党建为引领,信用建设为抓手,志愿服务为载体,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。通过党建示范、信用推动、志愿服务、全民参与,形成“强动员,多整合、常引导、细服务”模式,切实有效解决了基层服务不足、人心涣散的突出问题,探索出了一条以“聚群众、树思想、兴风尚、夺阵地”四步走为特色、融凝聚民心与基层治理为一体的新路子。至目前,全镇85个村、社区全部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注册志愿者实现超10倍增长,志愿服务队伍实现超70倍增长,打造了“院夼拥军船”“暖心饭盒”“美家美户”等49个具有“人和印记”的志愿服务品牌,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镇级活跃指数位居山东荣成市第一。
一、特色动员重仪式,解决动员不强问题
人和镇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、引领新风尚的总目标,紧抓“吸引人”“凝聚人”两个关键要素,通过镇领导亲自动员、全程贯穿仪式感、激励回馈全民化等举措,形成了极具人和特色的文明实践组织动员机制。
一方面,特色化组织,提升动员能力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列为镇村“一把手”的一号工程,所有志愿服务活动,只要有时间,镇村主要负责人都要做到“四个必须”:即必须现场参与、必须进行动员讲话、必须同喊“我奉献、我快乐”志愿服务口号、必须同唱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。经过镇村主要负责人的发动参与、引领融合、褒奖激励,进一步提升了志愿服务的号召力、凝聚力。仅半年时间,全镇志愿服务队伍就从原有的7支发展到500多支,志愿者由不足千人发展到1.2万人,占全镇人口总数的19%,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骨干基础。
另一方面,有感式激励,深化动员内涵。一是通过千人志愿者表彰、180万元镇村信用基金发放、15支“最佳志愿服务团队”和1000名“最美志愿者”评选,融入信用激励机制,兴起“志愿有礼、信用有价”的新风尚。二是通过镇村主要负责人敲锣打鼓为2000个星级志愿户挂牌、女儿为妈妈颁奖、婆婆为儿媳颁奖、丈夫为妻子颁奖等新形式,兴起“一人奉献、全家光荣”的新风尚。三是通过建立200名优秀志愿者人才库、选拔1419名优秀志愿者担任网格街排长、500名优秀志愿者列席村庄会议,20名优秀志愿者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等途径,兴起“志愿有为、志愿有位”的新风尚。四是通过优秀志愿者免费游槎山、镇内免费查体、镇内行政服务免待号等活动,兴起“奉献服务、社会尊崇”的新风尚。系列文明实践激励回馈,极大提升了志愿者的责任感、成就感、荣誉感、仪式感,进一步巩固了动员能力,持续激发志愿者参与公益、服务社会的内生动力。
二、一陆一海建阵地,解决整合不够问题
人和镇着力最大程度发挥阵地资源效能,坚持激活、整合、下沉、共享,把陆地、海上各类阵地资源、文化资源、人才资源等调动起来,有效推动了海陆、村社之间资源流动互动、取长补短,形成整体合力。
一方面,镇级层面,整合激活现有社会资源,搭建1+9文明实践服务平台。“1”是搭建文明实践所大讲堂,“9”是设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、志愿者实践基地、志愿服务培训中心、渔家文化体验中心、拥军文化展示中心、全民健身指导中心、科普教育展示中心、法治文化展示中心、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。通过阵地融合、个性建设、创新运营,将文化、健身、科普、法律、教育等常规资源升级为深化社会治理的“非常规资源”,为各个平台赋予了个性内涵和特色属性。
另一方面,村企层面,突出服务功能,立足海洋特色,实现文明实践站全覆盖。秉持差异化打造,注重因村而宜。靖海集团深化党组织在文明实践工作中的引领作用,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和海上党支部“一静一动”“一陆一海”两个平台,探索建设独具人和特色的“远洋文明实践站”,在“船行万里不迷航”的同时,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逐梦深蓝。大庄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暖心食堂、信用超市、乡风书吧、追梦剧场、志愿暖心小屋、蓝马甲工作室等7大板块有机融合,投资300多万建成了高标准“文明实践部落”,为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拓展升级,提供了兼具人文乡土气息与时代风尚的全新阵地。院夼村依托全国十大拥军品牌之一的“院夼拥军船”,立足发扬60年不停航的拥军船精神,投资200多万元,打造以爱国拥军为主题的“院夼拥军船展馆”,同步规划打造“拥军航线”,实现文明实践由陆地向海上延伸,文明体验由直观感受向情景乡愁拓展。韩家疃村利用爱心企业明顺水产公司捐资200万元,高标准打造文明实践广场、家风长廊等服务板块,助推文明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。
三、潜移默化树思想,解决引导不足问题
人和镇高度重视身边人讲身边事,融入常态化项目进行日常宣讲,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。针对干部讲、在课堂讲,群众感觉生硬枯燥、不接地气、接受程度不高的实际,采取“群众讲给群众听”的方法,授课群众就是志愿者,志愿者是宣讲者、先行者、宣传队。围绕“怎样讲”,精心打造贴近群众生产生活,能够入情入境、引发共鸣的“暖心饭盒”“党旗飞扬”“银龄课堂”“拥军船载鱼水情”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,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来传理论、传思想,实现群众记得住、学得会、用得上。
“暖心饭盒”志愿服务项目,通过志愿者的奉献,引导群众孝老爱亲,无形中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,文明实践活动得到群众的极大认可,志愿者也深受教育,激发了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。“党旗飞扬”志愿服务项目,在北齐山、韩家疃两个村实施“户户挂国旗”,各村居在每月的主题党日,党员、村民代表、志愿者集体升国旗、合唱一首红歌,活动形式简单,但仪式感强,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。“银龄课堂”志愿服务项目,镇班子成员、驻村干部、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暖心食堂的“暖心服务员”,通过每周到暖心食堂帮一次厨、和老人一起共进午餐、谈变化、过生日、学“习语”等“面对面、手拉手”的方式,切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“寻常百姓家”。“拥军船载鱼水情”志愿服务项目,通过每月组织5名党员、10名志愿者、20名群众到苏山岛,体验“拥军航线”,感受60年风雨兼程不停航的拥军文化,与守岛战士一起包饺子、收拾卫生、开展军民联欢,促进了情感交流,加深军民鱼水情,提升志愿者拥军情怀,传承家国情怀。结合志愿服务项目进行的“冒热气、带露珠、有温度”的场景化宣讲,“润物无声”实现了“习语润心”,有效解决了群众心理、情理、道理上的最后一公里。
四、主题行动促发展,解决服务不准问题
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入推进,人和镇越来越多志愿者,在美丽乡村综合提升、“慈心一日捐”、疫情防控、基层社会治理等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中,聚焦民需、靶向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。精准把握群众教育、文化、科技、健身等共性需求,开展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。同时,着眼满足群众个性化、差异化生产需求,开展特惠性志愿服务项目。
一方面,聚焦民生需求,依托志愿服务,开展普惠服务。一是开展“讲堂领悟精神”主题活动。用好用活“学习强国”平台,设立两个剧场,全镇16个试点村成立“乡村追梦剧场”,34个村暖心食堂开设“餐前一刻钟”。用好市级宣讲队伍,聚焦群众所思所想,精准点单,定期邀请市级专家团队前来授课;成立本土宣讲团队,结合人和独有的渔家文化、拥军文化、乡风民俗等开展宣讲。二是开展“文化精彩生活”主题活动。利用重要节庆节点,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举办“村村庆新年”“村村办春晚”活动,将新思想用歌曲唱出来,用舞蹈展示出来。三是开展“文明你我共建”主题活动。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卫生整治、垃圾分类、文明祭祀、清洁家园等工作,在服务中满足群众需求,在实践中凝聚共识。四是开展“人文留住乡愁”主题活动。依托院夼拥军船展馆、拥军航线、渔家文化传承纪念馆等资源,深入挖掘渔家文化、拥军文化、红色文化,举办“乡村故事汇”“乡贤茶话会”,组织开展“开洋谢洋节”以及剪纸、花饽饽等本土非遗体验,实践乡情乡愁,丰富人文气息。
另一方面,聚焦服务大局,依托志愿服务,增收创效。一是开展“志愿助力发展”主题活动。把党建、文明实践、网格化治理和土地流转相结合,利用邢家村原有的100亩废弃果园,建设以花椒种植为主体的“党员先锋创业园”,将全村流转的600亩土地,分为5大土地网格,分别由5支志愿服务队认领,引导广大志愿者参与集体经济活动,深化发展治理的内涵。二是开展“暖心浸润乡土”主题活动。围绕“暖心”志愿系列,延伸拉长志愿服务链条,建设暖心菜园、暖心农场,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的自我造血,提升志愿服务项目自我服务、自我保障的能力。通过由驻镇市级以上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组成的“文明实践巡访团”的引领带动,规范企业信用运用机制,成立爱心企业数据库,发动辖区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精准对接、扶持34处暖心食堂,给予暖心食堂一定的资金物质支持,将爱心产品在暖心食堂展示,把暖心食堂打造成奉献爱心、展示企业风采的平台,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。
人和镇坚持守正创新,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动员、整合、引导,立足解决服务中的难点、痛点、堵点,以志愿服务为有效载体,强化志愿者责任感、成就感、荣誉感、仪式感、亲情感,通过“强动员,多整合、常引导、细服务”模式,将学习传播科学理论、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、培养时代新人、弘扬时代新风、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有机统一于系列文明实践中,寓服务群众于教育、关心、凝聚群众中,为丰富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(作者:王忠平、张营)
声明: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QQ:3119872820,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。
夏季的空气炎热,太阳当空照,还不到晌午就
进入夏天之后,天气太热了,经常出汗,按理
茴香,不仅是常见的一种香料,而且还是一种
导读:如果您每天不知道吃什么,记得看《胡
快科技3月19日消息,小米创办人雷军为小米C